圖為鸞峰橋。寧德市委宣傳部 供圖
我市現(xiàn)存木拱廊橋52座,被譽為“中國木拱廊橋文化之鄉(xiāng)”,以寧德為主申報的“中國木拱橋傳統(tǒng)營造技藝”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《人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》。為加快立法步伐,市人大常委會及時將《條例》從立法預備項目調整為審議項目,并報請市委研究同意,列入市人大常委會2023年立法計劃,由市政府作為《條例(草案)》提起主體,市文旅局負責起草。4月28日,市政府第2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《條例(草案)》,隨后向市人大常委會提請審議《條例(草案)》的議案。
6月21日、8月24日,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、第十三次會議分別對《條例》(草案)進行兩次審議。10月31日,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《條例》,隨后按照程序報請省人大常委會會議批準。
《條例》制定過程中,市人大常委會堅持科學立法、民主立法、依法立法,將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于立法全過程,通過在網(wǎng)絡發(fā)布草案文本、召開座談會、書面發(fā)函等多種形式共收到各類意見、建議280余條。經(jīng)反復研究、討論,前后修改28稿,采納吸收各方面的修改意見達90余條,真正體現(xiàn)了開門立法、民主立法,最大限度凝聚了共識和智慧。
《條例》堅持“小切口”立法,全文不設章節(jié)共二十七條?!稐l例》既護“橋”也守“藝”,在木拱廊橋的整體保護、名錄管理、安防要求、巡查檢修、非遺傳承、合理利用和相關法律責任等方面作了具體規(guī)定?!稐l例》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。
來源:寧德人大